新一代的婴童需要怎样的食品?或者说新一代的父母会选择怎样的食品进行喂养?在市场需求推动下,伴随着国家三胎政策,行业标准的逐步推出,婴童食品从2020年开始,迎来了一波行业新入局者。
在这一波婴童食品创业公司中,FoodPlus关注到了一个增长速度迅猛的品牌---窝小芽。品牌从2020年8月开始正式运作,迅速达到过亿年营收规模,并在2021年完成了3轮融资,即使放到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中,也是拿出了亮眼成绩单的一家公司。
窝小芽在业绩迅猛增长的同时,在品牌侧一直在迭代。针对“婴童新正餐开拓者”的品牌定位,推出“1357”均衡营养法则,并以此作为产品开发框架,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婴童人群推出产品,其中“一周产品线”、“云朵鲜蛋糕”等产品成为品牌爆款。
什么样的团队才可以如此迅速地打造出爆款产品?团队在实操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了怎样的方法论?窝小芽创始人创立品牌的契机是什么?对婴童市场的洞见是怎样的?窝小芽的大野心又长在了哪里?......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找到了窝小芽的创始人方秀娟,与她一起聊了聊窝小芽从0-1的历程,她对婴童食品市场既存痛点的理解,以及解决方案的探索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创业者对行业和自身事业强烈的热情和热爱,以及以终为始不断思考实践求索的韧劲。希望以下内容也可以为关注儿童食品行业,或者正在创业中的你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启发。
以下为与窝小芽创始人方秀娟的对话,Enjoy~
FoodPlus:从资料上看到,您在2016年~2019年期间开设了亲子餐厅。当时餐厅是怎样运营的呢?之后决定向消费品牌转型,成立窝小芽的契机又是怎样的呢?
方秀娟:其实从16年开始我就想做品牌了。之前做品牌和产品的经验当中,我深知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16年就开始跑国内外的供应链。但在那个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妈妈们遇到的问题、痛点我都是清楚的,但是当我对应去找到工厂时却发现,现有的产品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中间缺了一个嫁接的桥梁。我知道需求和解决方案,但是工厂没有这一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外我也找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研发人士,但是大家都更偏向研发思维,而不是用户思维,而我自己又缺乏研发层面的专业度,这样沟通成本就特别高。所以我就下了一个决心,要去潜心琢磨。根据一万小时理论,看看自己可不可以用三年的时间去沉淀自己,打磨出真正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给社会创造价值。16年底,我开了自己的第一间亲子餐厅,名字就叫做「亲子餐厅」,当时的选址是杭州下沙的金沙湖地铁站。原因是交通方便,客户来测试产品很便利。餐厅的营业模式是这样的:周一到周五不开放,我和产品经理一起关门做产品研发,周末的时候对外开放,在现场有一些制售环节,对外开放的目的也是进行产品测试。我们的产品主要在微商城上售卖。后来按照这个模式我们开了另一家亲子餐厅,在当时两家餐厅每个月可以做到100~200万的收入。后来我们打算把两家亲子餐厅关掉了,因为我认为它们完成了阶段性使命,我们可以开始做品牌了。FoodPlus:我们有看到,您在之前运营餐厅的过程中是有积累大量食谱的,这些食谱是如何赋能窝小芽的产品开发呢?
方秀娟:其实今天窝小芽80%的产品都是在那个时候研发的,包括我们现有的15项专利都是在那个时间段申请的。举例来说,像宝宝面条类的产品,是我们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去琢磨配方和工艺原理的。我们做餐厅时前面的一年半时间以做研发为主,后一年半用大量的时间跑供应链,了解他们的工艺、设备。所以我们输出的配方、工艺都是非常成熟的。也正是因为我们在亲子餐厅里测试出来足够多的产品,才能让我们在后来找工厂去做工业化衔接的时候,可以基本上一次性让工厂测试成功。在运营餐厅的三年中,我们沉淀了两种能力,第一是用户洞察能力,因为在亲子餐厅,几乎天天跟妈妈和孩子接触,这也是我们团队非常引以为傲的,我们一直有着很强的用户需求的敏感度。第二就是供应链定制能力,让我们做出很多创新品类和创新产品。例如我们的三大核心SKU都是通过改造供应链的整体工艺和设备去完成的。在沉淀了这两种能力之后,我内心也会更加的笃定,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感的产品。FoodPlus:刚刚提到的具体是哪三款SKU?是否可以展开聊聊?
展开来讲,儿童水饺、馄饨等产品在国内是没有针对儿童营养需求的供应链的,所以我们干脆与工厂合作,直接建一条新的供应链。卡通馒头是17年在线下就开始做的产品。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很多相似的产品。亲子餐厅时我们还尝试通过微商城进行团购,团购范围还算比较小的,一次性就卖出了80万左右。我们发现这是市场上一个比较大的机会点。再之后就直接找到了一个工厂。工厂当时体量还比较小,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卡通馒头领域的Top级工厂了。同样,儿童水饺也是我们很早就在做的产品,产品正式的商业化上线是在2020年。我们需要基于儿童的需求进行改造,包括油、糖含量等。所以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就对工厂进行了全链路的改良,包括配方上和造型上。我们几乎从模具工厂就开始定制,还会自己购买设备给到我们的代工厂,整个链路拉的时间很长。但是这样下来,我们的差异化特性会比较明显。然后我们发现点心也是家长们的痛点。目前市面上的点心含糖量都比较大,而我们国内的儿童肥胖增长率已经远高于国际水平,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好吃又低糖的儿童点心类产品。最近我们终于上架了研究了很久的无蔗糖儿童蛋糕。FoodPlus:之前在行业深耕的经验对您在窝小芽品牌建设、社区运营等各方面有着怎样的帮助?
方秀娟:就像刚刚提到的,在三年时间里培养了自己的产品团队,练就了对目标用户需求的敏感度。学会了洞察用户之后,我们又锻炼了一个能力,叫做输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包括产品和品牌内容两个方面的解决方案,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我觉得现在做品牌建设可能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点:1、功能属性,具体落实在产品层面;2、情感属性,具体落实在品牌内容层面。我们跟用户的大量接触,可以非常好的去了解用户群体,所以说不管是输出产品的解决方案,还是输出品牌内容的解决方案,都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这些都是前期的经验的产店带来的贡献。关于社区运营层面,做亲子餐厅的阶段,我对社区和社群的运营有一定“敬畏”感的。想做好社区运营,得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去做这个事,把用户引到社群中。那么到底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样子的价值和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块的动作还比较少,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可以为用户带来的真正的价值和服务。因为没想好,所以干脆就不盲目动作。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们去做用户运营,希望用户可以在这个环境当中能享受到其他渠道得不到的一些东西。例如,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输出,更好的品牌情感属性的连接等。“产品推出的时间点很重要,过早或过晚可能都会错过市场上的好时机” FoodPlus:您认为如何可以“抓到”市场中的好时机?
方秀娟:刚刚我也提到,我们在过去三年中积累了一些能力,在2020年8月窝小芽开始正式运作后,我们内部就将这些能力整合成为“可复制创新力产品方法论”。在这个方法论中,第一个部分是用户洞察。我们对用户动态的观察也分为周、月、季、半年、年这样的频次。在保证频次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做定性调研。举例来说,我们的用户洞察小组可能会经常去用户家聊天,每次大概2~3小时,这也成为了我们组织的一个机制。这样不断的积累也让我们拥有了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时刻跟踪变化趋势,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核心诉求。第二个部分则是市场分析,这更多是基于用户洞察来做的数据层面的工作。毕竟没有用户洞察的市场分析很有可能得到伪需求的结论。我们通过用户需求去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再结合市场数据,找到一个规模相对大的领域去进行深耕。现在我自己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像早期时可以近距离的与用户沟通,但我的一些碎片时间几乎都在听用户的访谈。通过团队与用户的访谈,可能也会有许多新产品的idea和一些需求的洞察,很多时候可能是从用户不经意的一句抱怨中得到的。FoodPlus:是否有具体的例子可以分享,比如现在有哪些产品是在访谈中得到的灵感呢?
<strong ql-global="tru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