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FoodPlus Interview | 可复制创新⼒产品⽅法论,让我们比别人跑得更快
媒体视角
2022 04 01
撰文:陶子

编辑:Tracy
全文共9151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新一代的婴童需要怎样的食品?或者说新一代的父母会选择怎样的食品进行喂养?在市场需求推动下,伴随着国家三胎政策,行业标准的逐步推出,婴童食品从2020年开始,迎来了一波行业新入局者。

 

在这一波婴童食品创业公司中,FoodPlus关注到了一个增长速度迅猛的品牌---窝小芽。品牌从2020年8月开始正式运作,迅速达到过亿年营收规模,并在2021年完成了3轮融资,即使放到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中,也是拿出了亮眼成绩单的一家公司。

 

窝小芽在业绩迅猛增长的同时,在品牌侧一直在迭代。针对“婴童新正餐开拓者”的品牌定位,推出“1357”均衡营养法则,并以此作为产品开发框架,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婴童人群推出产品,其中“一周产品线”、“云朵鲜蛋糕”等产品成为品牌爆款。 

 

什么样的团队才可以如此迅速地打造出爆款产品?团队在实操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了怎样的方法论?窝小芽创始人创立品牌的契机是什么?对婴童市场的洞见是怎样的?窝小芽的大野心又长在了哪里?......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找到了窝小芽的创始人方秀娟,与她一起聊了聊窝小芽从0-1的历程,她对婴童食品市场既存痛点的理解,以及解决方案的探索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创业者对行业和自身事业强烈的热情和热爱,以及以终为始不断思考实践求索的韧劲。希望以下内容也可以为关注儿童食品行业,或者正在创业中的你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启发。


以下为与窝小芽创始人方秀娟的对话,Enjoy~


01
“一万小时理论,沉淀自己,打磨产品”
FoodPlus Interview | 可复制创新⼒产品⽅法论,让我们比别人跑得更快
 

FoodPlus:从资料上看到,您在2016年~2019年期间开设了亲子餐厅。当时餐厅是怎样运营的呢?之后决定向消费品牌转型,成立窝小芽的契机又是怎样的呢?

 
方秀娟:其实从16年开始我就想做品牌了。之前做品牌和产品的经验当中,我深知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16年就开始跑国内外的供应链。但在那个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妈妈们遇到的问题、痛点我都是清楚的,但是当我对应去找到工厂时却发现,现有的产品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中间缺了一个嫁接的桥梁。我知道需求和解决方案,但是工厂没有这一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外我也找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研发人士,但大家都更偏向研发思维,而不是用户思维,而我自己又缺乏研发层面的专业度,这样沟通成本就特别高。
 
所以我就下了一个决心,要去潜心琢磨。根据一万小时理论,看看自己可不可以用三年的时间去沉淀自己,打磨出真正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给社会创造价值。16年底,我开了自己的第一间亲子餐厅,名字就叫做「亲子餐厅」,当时的选址是杭州下沙的金沙湖地铁站。原因是交通方便,客户来测试产品很便利。
 
餐厅的营业模式是这样的:周一到周五不开放,我和产品经理一起关门做产品研发,周末的时候对外开放,在现场有一些制售环节,对外开放的目的也是进行产品测试。我们的产品主要在微商城上售卖。后来按照这个模式我们开了另一家亲子餐厅,在当时两家餐厅每个月可以做到100~200万的收入。后来我们打算把两家亲子餐厅关掉了,因为我认为它们完成了阶段性使命,我们可以开始做品牌了。
 

FoodPlus:我们有看到,您在之前运营餐厅的过程中是有积累大量食谱的,这些食谱是如何赋能窝小芽的产品开发呢?

 
方秀娟:其实今天窝小芽80%的产品都是在那个时候研发的,包括我们现有的15项专利都是在那个时间段申请的。举例来说,像宝宝面条类的产品,是我们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去琢磨配方和工艺原理的。我们做餐厅时前面的一年半时间以做研发为主,后一年半用大量的时间跑供应链,了解他们的工艺、设备。所以我们输出的配方、工艺都是非常成熟的。也正是因为我们在亲子餐厅里测试出来足够多的产品,才能让我们在后来找工厂去做工业化衔接的时候,可以基本上一次性让工厂测试成功。
 
在运营餐厅的三年中,我们沉淀了两种能力,第一是用户洞察能力,因为在亲子餐厅,几乎天天跟妈妈和孩子接触,这也是我们团队非常引以为傲的,我们一直有着很强的用户需求的敏感度。第二就是供应链定制能力,让我们做出很多创新品类和创新产品。例如我们的三大核心SKU都是通过改造供应链的整体工艺和设备去完成的。在沉淀了这两种能力之后,我内心也会更加的笃定,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感的产品。
 

FoodPlus:刚刚提到的具体是哪三款SKU?是否可以展开聊聊?

 
方秀娟:卡通馒头、儿童馄饨和点心
 
展开来讲,儿童水饺、馄饨等产品在国内是没有针对儿童营养需求的供应链的,所以我们干脆与工厂合作,直接建一条新的供应链。
 
卡通馒头是17年在线下就开始做的产品。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很多相似的产品。亲子餐厅时我们还尝试通过微商城进行团购,团购范围还算比较小的,一次性就卖出了80万左右。我们发现这是市场上一个比较大的机会点。再之后就直接找到了一个工厂。工厂当时体量还比较小,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卡通馒头领域的Top级工厂了。
 
同样,儿童水饺也是我们很早就在做的产品,产品正式的商业化上线是在2020年。我们需要基于儿童的需求进行改造,包括油、糖含量等。所以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就对工厂进行了全链路的改良,包括配方上和造型上。我们几乎从模具工厂就开始定制,还会自己购买设备给到我们的代工厂,整个链路拉的时间很长。但是这样下来,我们的差异化特性会比较明显
 
然后我们发现点心也是家长们的痛点。目前市面上的点心含糖量都比较大,而我们国内的儿童肥胖增长率已经远高于国际水平,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好吃又低糖的儿童点心类产品。最近我们终于上架了研究了很久的无蔗糖儿童蛋糕。
 

FoodPlus:之前在行业深耕的经验对您在窝小芽品牌建设、社区运营等各方面有着怎样的帮助?

 
方秀娟:就像刚刚提到的,在三年时间里培养了自己的产品团队,练就了对目标用户需求的敏感度。学会了洞察用户之后,我们又锻炼了一个能力,叫做输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包括产品和品牌内容两个方面的解决方案,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我觉得现在做品牌建设可能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点:1、功能属性,具体落实在产品层面;2、情感属性,具体落实在品牌内容层面。
 
我们跟用户的大量接触,可以非常好的去了解用户群体,所以说不管是输出产品的解决方案,还是输出品牌内容的解决方案,都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这些都是前期的经验的产店带来的贡献。
 
关于社区运营层面,做亲子餐厅的阶段,我对社区和社群的运营有一定“敬畏”感的。想做好社区运营,得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去做这个事,把用户引到社群中。那么到底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样子的价值和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块的动作还比较少,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可以为用户带来的真正的价值和服务。因为没想好,所以干脆就不盲目动作。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们去做用户运营,希望用户可以在这个环境当中能享受到其他渠道得不到的一些东西。例如,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输出,更好的品牌情感属性的连接等。

02
“产品推出的时间点很重要,过早或过晚可能都会错过市场上的好时机” 
FoodPlus Interview | 可复制创新⼒产品⽅法论,让我们比别人跑得更快

FoodPlus:您认为如何可以“抓到”市场中的好时机?

 
方秀娟:刚刚我也提到,我们在过去三年中积累了一些能力,在2020年8月窝小芽开始正式运作后,我们内部就将这些能力整合成为“可复制创新力产品方法论”。
 
在这个方法论中,第一个部分是用户洞察。我们对用户动态的观察也分为周、月、季、半年、年这样的频次。在保证频次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做定性调研。举例来说,我们的用户洞察小组可能会经常去用户家聊天,每次大概2~3小时,这也成为了我们组织的一个机制。这样不断的积累也让我们拥有了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时刻跟踪变化趋势,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核心诉求。

 

第二个部分则是市场分析这更多是基于用户洞察来做的数据层面的工作。毕竟没有用户洞察的市场分析很有可能得到伪需求的结论。我们通过用户需求去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再结合市场数据,找到一个规模相对大的领域去进行深耕。

 
现在我自己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像早期时可以近距离的与用户沟通,但我的一些碎片时间几乎都在听用户的访谈。通过团队与用户的访谈,可能也会有许多新产品的idea和一些需求的洞察,很多时候可能是从用户不经意的一句抱怨中得到的。
 

FoodPlus:是否有具体的例子可以分享,比如现在有哪些产品是在访谈中得到的灵感呢?

 
方秀娟:就拿去年11月上线的无添加无蔗糖的蛋糕来举例吧。
 
在去年年底的调研中,我们观察到了几个场景。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放学的时候,或者晚上吃完饭出门遛弯回家后,孩子都会比较饿,所以家长们通常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点心,而这些点心通常糖分较高并且含有添加剂,这让家长们很无奈。他们永远都在说一件事,就是不知道该给孩子选什么。酸奶是有很多健康的选择,但是如果只摄入酸奶,孩子又吃不饱。自己又不愿意做饭,点心又买不到健康无糖的。
 
所以我们就基于这个需求,改造了一条完全无添加无蔗糖的供应链,先是做了小批量测试产品,后来将产品打磨至我们认为的极致状态之后,便开始正式的上线了。在产品上线的前半个月几乎没有做任何推广,但是数据跑的非常好,现在也成为了我们的一个头部产品。
 

FoodPlus:是否有产品,在经过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后上市,但是反馈并不是很理想?

 
方秀娟:其实是有的,但是在我们公司可能比较少。因为我们在产品上市前会进行大量的市场测试。我们的产品上市链路是这样的,要经过产品团队测试、公司内部人员测试、粉丝测试、社群测试四个阶段,当这些链路全部测试完成后,我们才会决定批量生产,我们的所有产品都需要经历双驱动测试的过程,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就保证了一个产品的成功率。
 

FoodPlus:现阶段窝小芽从0-1研发一款新产品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

 
方秀娟:在我们的所有品项中,我们很明确地分了两大类:
 
1、核心品项,这里很多是我们的创新品项。我们觉得窝小芽比较擅长创新品类和品类定义的能力,所以对于这一类产品我们是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在运作的,从一开始立项到确定方向,再到打造到极致上线,比如说刚才跟你提到的蛋糕,6个月以上的时间是少不了的,当然,我们也不吝啬延长时间,核心还是要打造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极致产品。
 
2、常规品项,这类产品用户有需求,但我们在研发上做不了太多改动。例如婴幼儿儿童面条,市场的工厂成熟度已经非常高、产品品质也比较稳定,我们可改造改良的空间并不多。类似这种产品我们的开发速度是很快的,可能一个月就可以上市。
 

FoodPlus:窝小芽核心品项的产品经理都有怎样的背景呢?

 
方秀娟:我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就开始找不同的人去聊过,后来发现,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当然我们的定义也不一定是准确的),除了基本配备的专业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这是可以洞察用户需求的第一要素。
 
所以我们在整个产品团队的构建上面的话,同理心作为最首要考量因素,当然,专业能力不能差,尤其是实操层面的专业能力。
 

FoodPlus:目前窝小芽有哪些爆款产品呢?

 
方秀娟:刚刚也有提到一些,像我们的卡通馒头产品去年一整年大概有卖到接近五六千万;儿童蛋糕也是我们比较头部的产品,还有就是我们的一周系列,我们把这个系列当作一个SKU去运作,在去年给我们贡献的营收占比大概是50%左右。
 

FoodPlus:目前儿童食品赛道非常火热,比较传统的企业,像三全、思念等都推出了儿童面点;新消费品牌在产品品类上、包装上的相似度也越来越高,您认为窝小芽的产品差异化在哪里?在开发一个新产品时,差异化的思路又是如何找到的呢?

 
方秀娟:我们内部一直在用可复制产品创新力作为我们产品运营的体系。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永远都可以比别人快。除了有洞察用户需求和快速输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我们还有一个很核心的能力,就是供应链的定制。
 
当拥有了这些核心能力后,我们并不会过多地担心市场竞争。毕竟市场的竞争心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做得好,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去做。正由于我们可以快速挖掘到下一个需求,在市场运作上可以比别人跑的更快,也就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了。
 

FoodPlus:我们向身边的一些妈妈朋友询问了一些关于给宝宝买食物的问题。许多妈妈表示,当宝宝超过三岁以后,就不会再买专门的儿童食品了,而是让他们吃跟大人一样的食物。原因有很多,包括儿童食品的性价比不高,认为与成人食品区别不大等。对此,窝小芽会如何去教育消费者呢?您如何看待成人食品与儿童食品的差异呢?

 
方秀娟:儿童相较于婴幼儿,可以涉猎的食物范围是更接近于成人的。所以你会发现大家有些时候也会选择成人的食品。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觉到,孩子的身体对食品卫生和安全风险的承受力,是要远落于成人的,因为整体的身体免疫力还没有跟上来。包括我们国内建议的营养成分,每日糖的摄入量可能在要少于25克,儿童是要低于10克。目前国内达到相应营养需求标准的产品并不多。
 
我很同意性价比这个点。儿童人群的家长在食物上愿意付出的时间、精力、费用可能都与早期婴幼儿阶段不同了。所以我们也很注意性价比的问题。通过我们自己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已经可以将成本控制下来了。
 

FoodPlus:窝小芽在走大单品路线还是渠道产品路线?

 
方秀娟:其实我们内部不太去看这个,我们做产品有一套很坚定的逻辑,就是很少去过多的关注竞争对手。
 
刚刚提到,我们可复制产品创新力的逻辑,第一步是用户洞察,我们找到的用户需求其实已经帮我们框定了未来的产品开发方向。用户的需求是多元的,所以方向可能会有很多,我们会根据市场规模数据去结合选择一些方向来进行产品开发。
 
打比方说,其实有一个用户需求一直存在,但是我们暂时还没有去做,就是有一些宝宝是对麸质敏感的,他们对麸质产品是有需求的。这样的产品可以解决一部分用户的问题,但是由于规模本身较小,我们需要在了解用户需求后,结合市场数据找到一个规模量级更相对合理的方向去开发,先解决大部分客户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太会去定义自己是渠道产品路线还是大单品路线。对我们来讲,做可以解决大部分用户问题的产品,那就是最好的路线。
 
03
“IP是品牌情感属性很好的载体” 
FoodPlus Interview | 可复制创新⼒产品⽅法论,让我们比别人跑得更快
 

FoodPlus:窝小芽的品牌IP形象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构想?

 
方秀娟:在决定做IP后,我们就把IP建设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为人格化、视觉化和内容化。
 
人格化的这个事情我们团队思考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到底我们团队的基因可以打造出什么样子的人格化的IP,刚好又契合品牌需求?这个非常的重要,因为人格化打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最终我们认为,这个人格化的特征是「好奇心」。
 
人格化的特征决定后,我们才开始去寻找合适的插画艺术家。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如果我们自己的定位没有找好,可能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寻找合作的艺术家的过程大概用了两个月。如今给我们创作IP的艺术家也是我们团队中的一员,当然也是花了很久才说服她加入的。
 
你们现在看到的我们的IP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有几百个版权,几乎每一个IP背后,都是有一套食物教育绘本故事的。
 
在完成这个IP后,我们也找到了品牌与用户沟通的载体,这也将变成我们品牌差异化非常重要的点,越到后期会越凸显它的价值。
 

FoodPlus:为什么开始的时候没有选择与其他的一些IP合作,而是自创呢?

 
方秀娟:毕竟跟其他IP合作都不是我们自己的。举个例子,首先,我们的IP人格特征是好奇心。那么它应该有着几岁宝宝以及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它的小伙伴是什么样的?整体的世界观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很难找得到一个现有的IP去匹配的。其次,去找一个现有的IP有着一个比较大的风险点,就是品牌的情感属性要用IP去做承载,品牌溢价很大一部分可能要沉淀在IP上面。如果和外部合作,那打造世界观的自由度是完全不够的,现在我们内部已经有一个内容创作团队了。
 
我们发现,很多妈妈把我们的产品买回去会把IP剪下来去收藏或者当装饰,这让我们觉得非常的棒,随着我们后面世界观的完整度越来越高, 整个IP会更加有生命力。
 

FoodPlus:关于IP方面,窝小芽有什么进一步的打算吗?

 
方秀娟:像刚刚提到的动漫形式进行食育已经在进行当中了,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开通的抖音账号。另外还会有绘本的出版,都会围绕着食物教育来做。现在在抖音上可以找到「窝小芽食育历险记」,是通过动漫的形式让孩子去了解一些营养的知识点。我们IP的整体世界观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去做输出。
 
为什么选择食育方向?几年前我去过一些国家或地区考察,发现在很多地方食物教育是跟数学语文是一样重要的知识,很多孩子在5、6岁就知道了自己的营养体系要如何搭建,这也让我感触颇深。
 
人类的饮食习惯需要在很早期就开始搭建,在这个阶段让孩子了解食物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有选择健康食物的意向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好的食物方面的知识宣教和绘本,所以我们希望可以在这个方向做深做透,我们也希望可以成为品牌持续运作的一部分。
 

FoodPlus:IP之于品牌打造和产品销售的影响力,你们内部是如何去评估的?

 
方秀娟:其实在现阶段来看,IP已经成为了我们非常好的敲门砖,不管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母婴和连锁商超渠道。
 
我们构建IP时会先构建它的故事内容,有了基础才可以决定它的视觉展现。所以我们的IP本身的生命力比较强,很多妈妈可能不了解窝小芽,仅通过IP就购买我们的产品,这是在渠道上的收获。
 
此外,像围绕IP打造的贴纸和快递箱等我们也在做,现在我们非常喜欢听到消费者有这样的反馈:孩子会问妈妈,为什么小芽还没来?这个价值对我们来说非常大,因为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小芽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小伙伴。
 
当然我们品牌现在为止还是比较新的,我们的自信来源于内部有源源不断的去创造好内容的能力。
 
04
“关注持续造血能力,回归商业本质”
1716804743273.png
 

FoodPlus:在过去一整年,我们似乎没有看到窝小芽在抖音外的平台做太多投放?

 
方秀娟:我们的品牌是从2020年8月开始正式启动的。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团队就在商业模式上达成了一致。我们认为,一个新消费品品牌是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的,这个点非常的关键,且需要去把控。
 
2021年可以算是我们正式运营的第一年,在这一年,我们在整体投放上是非常克制的,因为如果去做了大量的投放,可能会面临两大风险,一个是后期项目本身的造血能力会缺失;二是一开始大量的投放费用并不利于团队的成长。
 
我们非常关注团队在商业本质上面的理解,团队不仅需要锻炼盈利能力,也需要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如果一开始是通过大量的投放来获得大量的GMV,会让团队产生运营“肌肉记忆”。我觉得这样并不是想要的结果。我们要关注造血能力本身,所以我们的业务团队在财务方面的意识非常强,这也是现在让我觉得非常欣慰的一点。
 

FoodPlus:目前窝小芽线上、线下的占比怎样?

 
方秀娟:在今年年初我们在线上已经成为比较头部的婴童食品品牌了,线下我们也在逐步靠拢。我们是在2021年9月开始入驻线下渠道的,到现在已经占到25%以上了。
 
我们对于线下渠道的考量是,除了基本的母婴渠道,一些大的商超渠道,今年我们也会去探索更多的渠道,例如社区精品店、生鲜店等。
 

FoodPlus:目前窝小芽进线下的产品都有哪些?

 
方秀娟:对于核心品项,我们是没有去做渠道区隔的,所以线下跟线上目前核心品项一致性非常高。因为我觉得做一个品牌,完全按照渠道的特性去做产品是有问题的,很难形成产品的规模效应。目前我们线下卖的最好的也是一周系列,不过蛋糕产品还没有进入线下,因为实在是太短保(30天),对供应链的考验比较强。
 

FoodPlus:窝小芽的经销模式是如何运行的?

 
方秀娟:线下我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经销模式。我们到经销商,经销商再到门店,这套模式短期内比较难颠覆的,因为这是中国在过去那么多年沉淀下来的,如果现在我们想要去脱离于这一套系统,构建一个新直达链路,多少会有点“自不量力”。
 

FoodPlus:在您看来,对于现阶段的儿童食品来说,哪个销售渠道可以更加快速地触达到消费者呢?各个渠道怎么考虑的,不同渠道对于品牌的展示是怎样的?

 
方秀娟:这个是比较有趣的,我们早期会选择抖音作为核心渠道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做了比较多的创新品类,抖音是以视频内容的方式去更传达产品特点。这种方式可以将内容阐述得比较彻底,与天猫京东的图文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不过随着我们现在品牌定位越来越清晰,现在用图文的形式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展现了。
 
在线下方面,因为我们做产品的过程当中,一直在强调要有解决方案式的输出,并且要表达到包装上。所以我们在线下的展示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因为我们包装非常显性化,很多消费者到门店一看到我们的产品,就会对我们的产品特点比较明确。
 

FoodPlus:对于冷冻品来说,对渠道的要求很高,与常温食品不同的是,冻品相对缺乏了品牌展示的空间,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方秀娟:其实是这样子,我们发现当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去做产品时,似乎所有的人都会来帮忙。
 
像这个展示的问题,在一些线下渠道,他们甚至会为我们专门去定制冰箱。对于渠道来讲这是一个增量产品,他们也非常的支持且欢迎创新品类。
 

FoodPlus:儿童食品的安全性相信是购买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品牌口碑的核心所在。窝小芽在食品安全这一块是如何控制的?又是如何与消费者沟通,提高品牌信任度的呢?

 

方秀娟:其实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做了蛮多动作的,包括去年还投资建成了专业的自有研发和检测中心。
 
我们会研发出自己的配方,根据儿童在每个阶段不同的需求去输出完全对应的产品,这样子工厂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做。
 
检测中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在食品安全方面,不管是品控端口、第三方检测、还是食材溯源体系都在跟SGS合作,尤其是第三方检测我们做得非常频繁。我们也有自检资格,所有的产品,每个批次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研发室里做试验和检测。在安全性上面,我们就可以前置去做一些处理。
 
毕竟我们是初创企业,暂时还没有能力把合作的所有工厂都把握在自己手里,但是我们跟很多供应商的关系不仅限于代工,同时也是战略合作。
 
05
“窝小芽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产品品牌” 
FoodPlus Interview | 可复制创新⼒产品⽅法论,让我们比别人跑得更快

FoodPlus:2020~21年是儿童食品的投资小高峰,您认为现在儿童食品行业发展的空间还有多大?

 
方秀娟:20年开始,资本市场开始看好婴童领域,很多儿童食品品牌开始陆续拿到融资。我认为核心原因是,这个领域是需要积累信任度的,而信任度是可以构建品牌溢价。但是我也在思考,要让消费者意识到健康婴童食品的重要性,除了企业努力,也需要一些协会跟国家的反向推动。所以从21年开始,我们已经参与并发起了6项儿童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儿童预制菜、儿童饮料等。我们一方面是希望可以有这些标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可以在促进行业标准规范化的道路上,尽企业的一份力量。
 
也正因为有儿童食品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去生产产品,消费者也了解到这个品类的存在。在这过程中,如何提前地去开发和生产出更加适合婴童人群的食品,就是我们重点的一个思考和研发的方向了。比如说怎么样做到营养更均衡,怎么样做到配方更清洁,然后如何让家长更加的方便省心,这些我觉得都是比较好的一些创业机会。
 

FoodPlus:在您看来未来窝小芽为成为一个怎样的企业?

 
方秀娟:我们从开始到现在品牌定位都没有变过,就是要成为产品品牌。在一开始的品牌构思上面,我们基本上就围绕着两点来做,也就是之前反复提到过的功能属性和情感属性。
 

在功能属性上,我们会一直围绕婴童的三餐两点,营养方便,10分钟搞定孩子的营养餐。在情感属性上,也包括品牌的一些深度思考上,我们也会一直以食物教育为中心进行输出。©️FoodPlus


内容分享
上一篇
亿欧专访 | 窝小芽联创&副总裁Sally:聚焦用户,打造国民匠心品牌
下一篇
新华网专访 | 建议广泛开展儿童食物营养教育 建立健全儿童食品标准体系